【牧童吕岩原文】一、
《牧童》是唐代诗人吕岩(即吕洞宾)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、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纯真童趣的赞美。
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,但意境深远,语言质朴,体现了吕岩道家思想中“返璞归真”的理念。诗中通过对牧童放牧场景的描写,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。
二、原文及赏析:
原文:
草铺横野六七里,
笛弄晚风三四声。
归来饱饭黄昏后,
不脱蓑衣卧月明。
注释:
- 草铺横野: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青草。
- 六七里:形容原野非常辽阔。
- 笛弄晚风:牧童吹着笛子,随风飘荡。
- 三四声:笛声断断续续,显得悠扬而宁静。
- 归来饱饭黄昏后:傍晚时分,牧童吃饱了饭回家。
- 不脱蓑衣卧月明:他没有脱下斗笠和蓑衣,就在月光下安然入睡。
赏析:
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图,表现了牧童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。诗中“笛弄晚风”一句,不仅写出了声音的美感,也渲染了悠闲自在的氛围。“不脱蓑衣卧月明”则表现出牧童与自然融为一体,毫无防备地享受夜晚的宁静,充满了诗意与哲思。
三、表格展示: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诗名 | 《牧童》 |
| 作者 | 吕岩(吕洞宾) |
| 朝代 | 唐代 |
| 体裁 | 五言绝句 |
| 原文 | 草铺横野六七里,笛弄晚风三四声。归来饱饭黄昏后,不脱蓑衣卧月明。 |
| 内容主题 | 描绘牧童的日常生活,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|
| 艺术特色 | 简洁质朴,意境深远,语言生动,富有画面感 |
| 思想内涵 | 反映道家“返璞归真”的思想,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|
| 情感表达 | 安详、宁静、自由、恬淡 |
四、结语:
《牧童》虽为一首小诗,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。它不仅是吕岩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绘田园生活和童趣的经典之作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,也能体会到一种超然物外、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