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党同伐异什么意思】“党同伐异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世之所谓党同伐异者,非能明道义也。”意思是:结党营私,偏袒自己人,排斥不同意见的人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维护自己的立场或利益,而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攻击和排斥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党同伐异 |
| 拼音 | dǎng tóng fá yì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| 释义 | 结党营私,偏袒自己人,排斥不同意见的人 |
| 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不公正、不客观的行为 |
| 近义词 | 偏听偏信、结党营私、排斥异己 |
| 反义词 | 公正无私、兼容并包、求同存异 |
二、成语的来源与演变
“党同伐异”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符的著作中,他批评当时社会上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,拉帮结派,排斥异己,导致社会风气败坏。后来,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政治、学术、思想等领域中,用来形容那种不讲道理、只讲立场的行为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| 场景 | 应用示例 |
| 政治领域 | 在某些政治团体中,成员往往只支持本派系的观点,对其他派别进行打压。 |
| 学术讨论 | 在学术界,有时会出现因观点不同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。 |
| 工作环境 | 部门内部可能因为派系斗争,导致不同意见者被边缘化。 |
四、总结
“党同伐异”是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行为,它强调的是个人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,而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排斥甚至攻击。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矛盾加剧。因此,在现代社会中,提倡“求同存异”、“兼容并包”的精神,显得尤为重要。
通过了解“党同伐异”的含义及其在现实中的表现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维护理性、开放和包容的重要性,避免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