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释卷主人公是谁孙权刘秀吕蒙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。原意是指手中的书本从不放下,形容人勤奋好学,读书非常刻苦。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即使在繁忙中也不忘学习的人。
在历史人物中,“手不释卷”的典故主要与吕蒙有关。不过,也有部分资料提到孙权和刘秀也与这个成语有关系,因此人们常常会混淆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联。
为了更清晰地辨别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到底是谁,以下是对这三个人物的简要分析及对比:
“手不释卷”这一成语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学下,勤奋学习,最终成为有才之士的故事。因此,从出处来看,吕蒙是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。
然而,由于历史上还有其他人物如孙权和刘秀也以勤学著称,有时会被误认为是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。实际上,孙权是鼓励吕蒙学习的人,而刘秀则是东汉开国皇帝,虽有好学之名,但并未直接与“手不释卷”这一成语相关联。
因此,可以明确地说,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是吕蒙,而非孙权或刘秀。
人物对比表格
| 人物 | 是否为“手不释卷”主人公 | 出处/背景 | 简要说明 |
| 吕蒙 | ✅ 是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 | 东吴名将,因孙权劝学而勤奋读书,终成有才之人,典故出自他。 |
| 孙权 | ❌ 否 | 《三国志》 | 东吴君主,曾劝吕蒙学习,自己也重视教育,但并非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。 |
| 刘秀 | ❌ 否 | 《后汉书》 | 东汉开国皇帝,以勤政好学著称,但未与“手不释卷”成语直接相关。 |
综上所述,“手不释卷”的主人公是吕蒙,而孙权和刘秀虽然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勤学人物,但并不符合该成语的原始出处和含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