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因循守旧出处于哪里】“因循守旧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、制度或做法,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现状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,是了解其真正含义的重要一环。下面将从出处、释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。
一、出处与演变
“因循守旧”最早并非一个完整的成语,而是由“因循”和“守旧”两个词组合而成。“因循”原意为“沿袭、照旧”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因循而治,不改其道。”意思是按照旧的方法来治理国家,不加以改变。“守旧”则指固守旧有的传统、习惯或制度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。
“因循守旧”作为一个固定搭配,最早见于清代文献中,如《清史稿·儒林传》中提到:“士大夫因循守旧,不肯更张。”这说明在清朝时期,“因循守旧”已经作为成语广泛使用。
二、释义与用法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因循守旧 |
| 拼音 | yīn xún shǒu jiù |
| 释义 | 指人固守旧有观念、制度或做法,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现状。 |
| 感情色彩 | 贬义 |
| 用法 | 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、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或行为。 |
| 近义词 | 墨守成规、故步自封、抱残守缺 |
| 反义词 | 革故鼎新、推陈出新、与时俱进 |
三、典型例句
1.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不能因循守旧,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。
2. 这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因循守旧,缺乏改革的动力。
3. 改革开放以来,人们逐渐摆脱了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。
四、总结
“因循守旧”源于古代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描述,后来演变为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成语,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求进步、固守传统的做法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变化时应保持开放心态,勇于创新,避免被旧有观念所束缚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因循守旧 |
| 出处 | 汉代至清代文献,清代正式成为成语 |
| 含义 | 固守旧有观念、制度或做法,不愿改变 |
| 情感色彩 | 贬义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不思进取、缺乏创新的行为 |
| 用法建议 | 适用于对保守思想或行为的批判性表达 |
通过了解“因循守旧”的出处和演变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,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