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】一、
“我自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》之一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与抱负的自信,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傲和无奈的情绪。诗句中的“狂歌”、“飞扬跋扈”展现了诗人不拘一格、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;而“空度日”则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懑;最后的“为谁雄”则是对自我价值的追问,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。
此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,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精神状态与思想风貌。它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自我,追求理想,同时也在提醒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。
二、信息整理表
| 项目 | 内容 | 
| 出处 | 清代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 | 
| 原文 | 我自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 | 
| 作者 | 龚自珍(清代著名诗人、文学家) | 
| 诗体 | 七言绝句 | 
| 主题 | 自我表达、个性张扬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| 
| 词义解析 | “狂歌”:豪放地歌唱;“空度日”:虚度光阴;“飞扬跋扈”:形容性格豪迈、不拘礼法;“为谁雄”:为了谁而显耀英雄气概 | 
| 情感基调 | 孤傲、自信、无奈、思索 | 
| 文学价值 |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,是清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 | 
| 现实意义 | 鼓励个体在现实中坚持自我,追求理想,反思人生目标 | 
三、延伸理解
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,社会动荡,思想禁锢。他的诗作常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改革愿望。在这句诗中,他通过“我自狂歌”表现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,而“飞扬跋扈”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个性特征。然而,“空度日”又暗示了他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的苦闷,这种矛盾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。
“为谁雄”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质疑,也是对整个社会是否能容纳真才实学的拷问。这句话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,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,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方向与目的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诗句或扩展相关内容,欢迎继续提问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