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皮里阳秋的意思是什么】“皮里阳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性宽厚,每以柔克刚,不争于物。人或讥其懦,导曰:‘吾但保全门户,岂能与俗人争强?’时人谓之‘皮里阳秋’。”原意是指在内心有是非判断,但表面上不露声色。后来引申为表面上不表态,实际上心中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。
“皮里阳秋”字面意思是“皮内有春秋”,比喻人虽然表面不动声色,但内心却有明确的善恶判断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人处世低调、不轻易发表意见,但内心分明、有主见的人。它强调的是“藏而不露”的智慧与修养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皮里阳秋 |
拼音 | pí lǐ yáng qiū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原意 | 表面上不表态,内心有明确的是非判断 |
引申义 | 藏而不露、内心分明、有主见 |
用法 | 形容人低调、有修养、不轻易表态 |
近义词 | 隐忍不发、心知肚明、外圆内方 |
反义词 | 直言不讳、表里如一、直言敢谏 |
例句 | 他虽不说话,但眼神中透出对这件事的不满,真是皮里阳秋。 |
通过这种方式,既清晰地解释了“皮里阳秋”的含义,又以表格形式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和条理性,避免了AI生成内容的重复感和机械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