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螳螂捕蝉翻译】“螳螂捕蝉”是一则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,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危险的行为。这则寓言出自《战国策·吴策》,原文为:“螳螂伺蝉,方欲取之,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。”意思是:螳螂准备捕捉蝉时,却不知道黄雀正躲在后面准备捕食它。
一、
“螳螂捕蝉”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微妙关系,同时也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风险。故事通过简单的动物行为,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人在追求目标时,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不考虑背后的隐患,最终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。
在现代生活中,“螳螂捕蝉”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,避免因一时的得利而忽视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二、翻译对照表
中文原文 | 英文翻译 |
螳螂伺蝉,方欲取之 | The mantis was waiting for the cicada, about to catch it |
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| But did not know that a magpie was behind it |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 | The mantis catches the cicada, but the magpie is behind |
比喻目光短浅,只顾眼前利益 | It metaphorically means being short-sighted and only focusing on immediate gains |
忽视潜在危险 | Ignoring potential dangers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螳螂捕蝉”的故事虽然简短,但蕴含哲理深刻。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,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、商业竞争乃至个人决策。在职场中,如果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升职机会,而忽略了团队合作或长期发展,就可能像“螳螂”一样,被“黄雀”所制。
因此,学会“看远一点”,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。
结语:
“螳螂捕蝉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逐目标的同时,也要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与变化,避免因小失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