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樊篱意思和来源是什么

2025-09-26 19:57:45

问题描述:

樊篱意思和来源是什么,麻烦给回复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6 19:57:45

樊篱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樊篱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文学、日常表达中,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与来源,以下将从词义解析、出处考证、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
一、

“樊篱”原意是指用竹子或木条编织的围栏,用于圈养牲畜或保护田地。在古代文献中,它多用于描述物理上的障碍物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“樊篱”逐渐引申为比喻意义上的障碍或限制,常用来形容思想、行为或社会制度上的束缚。

该词最早见于《诗经》等古典文献,后在历代文人作品中频繁出现,如《楚辞》《汉书》《世说新语》等,均对其有不同角度的使用。现代汉语中,“樊篱”多用于书面语,表达对某种限制或壁垒的批判或反思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说明
词义 原指用竹木编成的围栏;后引申为比喻性的障碍、束缚或限制。
字面解释 “樊”意为遮挡、围护;“篱”即栅栏、围墙。
出处 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假寐永叹,维忧用老。”
《楚辞·离骚》也有类似用法。
发展演变 从原始的物理屏障,演变为抽象的思维或制度性障碍,常见于文学与哲学语境。
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,如“打破思想的樊篱”“突破传统的樊篱”等。
常见搭配 “思想樊篱”“文化樊篱”“制度樊篱”“心灵樊篱”等。
情感色彩 多带有负面或批判意味,强调突破或超越的重要性。

三、结语

“樊篱”一词虽源自古代生活中的具体事物,但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,已演化为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词汇。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,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、开放与进步的追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理解和运用“樊篱”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与限制,并思考如何突破这些无形的边界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