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安于室是什么意思】“不安于室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不安心待在房间里”,引申为“不守本分、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或家庭生活”,常用来形容人喜欢到处走动、不安分、好动或行为不检点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一个人行为不端、缺乏稳定性和责任感。
一、
“不安于室”最早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;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”后来演变为“不安于室”,用来形容人不守规矩、行为放纵,尤其在古代社会中,常用来指责女性不守妇道、行为不检点。
现代使用中,“不安于室”更多地被用作一种调侃或批评的语气,表示某人性格不安分、喜欢四处游荡、不喜欢安定的生活方式。有时也用于形容人做事不够专注、容易分心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不安于室 |
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(后演化为常用表达) |
字面意思 | 不安心待在房间里 |
引申含义 | 不守本分、行为不检点、不安定、好动、不专心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他人行为不端、性格不安分、生活不稳定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调侃或批评,表示某人喜欢到处走动、不守规矩 |
情感色彩 | 多为负面评价,带有贬义 |
近义词 | 心浮气躁、不安分、好动、不稳重 |
反义词 | 安分守己、安居乐业、脚踏实地 |
三、小结
“不安于室”虽然源自古代文学,但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其应用价值。它提醒我们做人要踏实、守规矩、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和职责。当然,也不应过度解读,适当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