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吉人天相出处于哪里】“吉人天相”是一句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运气好、有福气,得到上天的庇佑。那么,“吉人天相”这个成语到底出自何处?它的出处和含义是什么?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。
一、成语出处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吉人天相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 |
原文 | “吉人天相,其心不违。” |
意思 | 吉祥的人会受到上天的保佑,命运多顺。 |
二、出处解析
“吉人天相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。原文是:“吉人天相,其心不违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善良、正直的人会得到上天的眷顾,他们的行为不会违背天意,因此会有好的结果。
虽然“吉人天相”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,但现代人更常引用的是其简化后的表达方式,即“吉人自有天相”。这一说法在民间流传广泛,常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安慰,表示只要心地善良、行为端正,自然会得到好运。
三、延伸理解
- 文化背景: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天命与人心密切相关。古人相信,人的善行会感动天地,从而获得福报。
- 现代应用:如今,“吉人天相”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,强调积极心态对人生的影响。
- 文学作品中的使用:在小说、戏曲等文学作品中,“吉人天相”也常被用来描写主角最终获得成功的情节。
四、总结
“吉人天相”源于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善良之人会得到上天的庇佑。虽然其原始出处较为简略,但经过后世的发展和演变,已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祝福语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命运与道德关系的理解,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激励人心的作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扩展阅读,可参考《左传》全文或相关历史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