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全责备什么意思】“求全责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批评他人时,指对一个人或事物要求过于严格,希望其完美无缺,甚至苛刻地指责其微小的不足。这个成语带有贬义,通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、不合理的期望。
一、
“求全责备”原意是要求对方做到十全十美,不能有任何缺点或错误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多用于批评别人时,指出对方对他人或事物的过高要求和不合理指责。它强调的是“完美主义”和“苛责”的态度,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和人性的局限性。
该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夫求全责备于一人,则其智不足以知人。”意思是:如果对一个人要求完美无缺,说明自己的智慧不足以正确评价一个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求全责备 |
| 拼音 | qiú quán zé bèi |
| 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 |
| 原意 | 要求对方完全无缺,不能有丝毫过错 |
| 现代用法 | 批评别人时,指出其苛刻、不合理的要求 |
| 含义 | 对人或事要求过高,苛责其微小的不足 |
| 用法结构 | 动词+名词结构(如:他对同事求全责备) |
| 近义词 | 苛求、吹毛求疵、鸡蛋里挑骨头 |
| 反义词 | 宽容、包容、体谅、宽大处理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、教育、人际关系中,常用于指出不合理的态度 |
| 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正面场合,易引起反感;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表达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日常交流中,避免使用“求全责备”来指责他人,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或家庭关系中。与其苛责他人,不如以更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,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如果需要指出问题,可以采用更温和的方式,比如:“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”,而不是直接说“你总是做得不够好”。
总之,“求全责备”虽然表达了对完美的追求,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谨慎使用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与误解。


